2018年9月29日 星期六

哺乳媽媽很多東西不能吃?— 哺乳期的飲食、飲酒與用藥

華人民族有「民以食為天「食補」的觀念,吃什麼東西有什麼效果,經常很受到重視,因此很常聽到媽媽們問:哺乳期很多東西要忌口嗎?可以吃辣嗎?可以吃巧克力嗎?可以喝茶或咖啡嗎?可以吃藥嗎?可以喝酒嗎?等諸多問題,在網路資訊爆炸的年代,很多轉傳分享的農場文經常讓人嚇得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。先別嚇自己了,哺乳期的飲食其實是很輕鬆自由的,這篇文章就是以醫學研究的證據提供大家哺乳期的飲食與用藥建議。

先給大家一個概念,我們吃進去的食物藥物,要先經過腸胃道消化吸收後,進入血液循環,血液流經肝臟和腎臟時,會進行營養素和藥物的代謝和分解。血液同時也供應乳腺細胞分泌乳汁所需的水份及營養成份,再進而製造出乳汁。
--

2018年9月25日 星期二

緣起:我的母乳之路與母乳哺育支持

終於寫到了這個題目,值得紀念的一篇。我是家醫科醫師,看似並非跟母乳直接相關的科別。會決定踏入母乳哺育支持這個領域,其實是拜我自己的「石頭奶和塞奶」之賜。

在我還是醫學生時,就決定自己以後要餵母奶,因為醫學教育告訴我們母乳有許多優點、「母乳最好」,但卻沒有進一步教到哺乳的相關知識。當時的我,還以為餵奶就像「打開水龍頭」一樣輕鬆簡單。6年前,我在台北生第一胎時,雖然知道自己想餵母乳,卻沒有做任何哺乳功課,腦袋空空就生了。住院的前三天,在醫院護理師的指導下,親餵得還算可以,正以為自己的母乳之路可以從此高枕無憂時,卻在出院當天晚上突然脹成兩粒又痛又硬的石頭奶,讓我完全措手不及。雖然住在月子中心,請夜班的護理師試著幫我擠,痛到飆淚卻擠不出來半滴,只能任由石頭奶愈來愈脹、愈來愈痛,真的超崩潰。
--

2018年9月21日 星期五

母奶之路的畢業典禮 — 離乳、斷奶與退奶


母乳的營養與副食品添加》一文中介紹過,母奶是為初生嬰兒量身打造的完美食物,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調整成份和比例,滿足寶寶當下生長發育的需求,更具有對抗各種病原體的免疫球蛋白、免疫細胞、細胞激素和抗發炎激素,讓寶寶保持健康、不容易生病。

母奶要餵多久?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,但很確定的是:母奶餵得愈久,對寶寶的幫助就愈久 (更多詳細資訊請看母乳的營養與副食品添加) 。有些人餵到滿月、有些人到6個月、有些到1歲、2歲,也有人餵到自然離乳。哺乳是生活的一部份,不僅是供給營養,更是媽媽和寶寶之間的親密互動與情感連結,讓寶寶有安全感感覺被愛並得到慰藉。自然離乳當然很好,但生活上經常有許多的因素必須納入考量,每對母嬰都不一樣。因此無論母奶要餵多久,都不應該有壓力,想餵多久,就餵多久。

母奶之路走得再長再久,終究會走到畢業的這一天。因此,這一篇寫給準備畢業的媽媽和寶寶。
--

2018年9月17日 星期一

六個月以後的母奶就沒營養??—母奶的營養與副食品添加


您是否有聽過「六個月以後的母奶就沒營養、要換配方奶」這個說法呢?這是坊間婆媽姑嫂很常有的迷思,您是否也感到困惑呢?今天這篇就要替大家破解迷思,先直接告訴您:這是錯誤觀念!至於為什麼很多人會有這個誤解?正確觀念又是什麼?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~

地球上的哺乳動物大約有5000多種,從海裡游的鯨魚海豚海豹海獅海象海狗,天上飛的蝙蝠,地上爬的貓狗牛馬羊豬大象老鼠老虎,到兩隻腳行走的靈長動物人類,就有5000多種不同的奶。哪一種動物的奶最適合人類的嬰兒?我想大家的答案都是一致而正確的:當然是人奶! (以下稱母奶)
--

2018年9月13日 星期四

新手媽媽必修 — 寶寶有吃飽嗎?談新生兒的食量與體重增加

「沒奶」「奶不夠」、「沒吃飽」「沒營養」、「奶很稀 (閩南語稱:菜奶)這些充滿質疑令人擔心焦慮又倍感壓力的用詞,媽媽們從婆媽姑嫂口中聽過幾次呢?個人覺得這是產後坐月子最可怕、殺傷力最大的場景,有經驗的人一定都對那種不舒服的感覺印象深刻吧 (恨~  ) 新手媽媽產後如果經常處在這種充斥質疑的環境裡,別說沒奶,沒得產後憂鬱才奇怪。事實上,憂鬱、焦慮、壓力大自我懷疑,才是沒奶的元兇。如果您家中出現了這種場景,為了維持產後身心健康與安適,媽媽請記得保護自己、先生請記得保護老婆,勇敢謝絕這些「壓力源」的打擾喔!(來人啊,送客~)

「我的寶寶有吃飽嗎?我的奶到底夠不夠?寶寶要吃多少奶才夠?」天底下所有媽媽都會希望寶寶吃得飽長得好。自認奶水不足,是媽媽們停止哺乳改餵配方奶最常見的原因。
--

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

母乳之路的大魔王—乳腺炎和乳房膿瘍

乳腺炎和乳房膿瘍,大概是所有母乳媽媽最害怕遇上的大魔王。我第一胎時因為上班,幾乎都用集乳器搭瓶餵;第二胎請育嬰假,全親餵到快2歲。之間發生過無數次塞奶,但都沒有遇上乳腺炎,後來進修學了母乳,生了第三胎也全親餵,更覺得自己應該跟乳腺炎註定無緣了吧。

大錯特錯!人生就這麼奇妙,我在剛生完三寶最容易塞奶的時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,一有塞奶硬塊就手擠疏通,也一次次平安過關。直到產後3個多月,三寶開始能睡過夜,某個星期六晚上心情大好,跟先生去街上的雞排店買了好多炸物回家,一人一口吃得很開心。隔天星期天起床後,發現右邊外側乳房有硬塊,寶寶親餵時明顯會痛,但卻沒有很在意地去手擠疏通,心想著:已經三個多月了,有親餵神功護體,應該很快就會通了吧!加上那段期間,我半夜都一邊餵奶,一邊熬夜追世足賽,其實睡得很少。到了星期一上午,餵完奶後突然感到一陣寒顫,接著就發高燒了。我摸著變大變痛的硬塊,立刻診斷自己得到乳腺炎了,連我自己都想笑自己啦!
--

2018年9月8日 星期六

求救!乳房硬又痛!— 塞奶、石頭奶、小白點的處理

正文開始前,先介紹正常的脹奶」:乳房在經過一段時間沒有哺乳或集乳,慢慢變得充盈、均勻變硬的狀態,不會有明顯痛感。在下次哺乳或集乳時,乳汁能順暢移出,整個乳房會均勻變得鬆軟、沒有硬塊,這是健康正常泌乳狀態乳房。

「石頭奶塞奶則是因為乳管阻塞乳汁移出不順暢,造成乳房組織產生硬塊、脹痛等症狀,乳頭的小白點也是乳管阻塞時的症狀之一,需要用正確的方法加以改善解決。這些問題經常讓母乳媽媽感到困擾和不適,嚴重時甚至會導致乳腺炎,希望每個母乳媽媽都能學會如何處理喔!
--

2018年9月7日 星期五

新手媽媽必修 — 手擠奶的正確方法

每個想餵母乳的媽媽,建議您一定要在產後住院的幾天中學會手擠奶,是必備技能喔!

[ 需要學會手擠奶的4個理由 ]

1)     初乳比較濃稠乳管也還沒暢通,很難用集乳器將乳汁喞出,要用手擠才能有效移出初乳,疏通乳管。
2)     若乳房發生乳管堵塞乳汁淤積 (塞奶硬塊)親餵也無法有效消除時,可用手擠奶有效自救處理,只用集乳器對於硬塊消除的效果不佳。
3)     寶寶食量還小泌乳過多需要儲存奶水時,可在哺乳後用手將多餘乳汁擠出儲存。
4)     寶寶不在身邊沒帶集乳器卻乳房充盈腫脹時,可以用手擠奶排出部分乳汁舒緩不適。

2018年9月5日 星期三

新手媽媽必修 — 乳頭疼痛與正確含乳


「親餵好痛!」「乳頭被寶寶吸到破皮流血,變成草莓奶了!」

許多哺乳過的媽媽,可能都走過這段慘烈的血淚辛酸史。乳頭被寶寶吸到破皮,寶寶含乳時痛到飆淚,依然堅持忍痛哺餵寶寶,只盼望練就「鐵奶頭」的那天趕快來臨。破皮流血真的是餵母奶的必經之路嗎?其實不盡然。如果學會讓寶寶「正確含乳」,維持良好的哺乳姿勢,也許就不會走到這條冤枉路了。

初產婦(第一胎)所經歷的一切都是新的,甫生產完疼痛又疲累身體經歷了這麼劇烈的變化,還得從零開始學習照顧嬰兒和餵母乳,其實是很辛苦很困難的。在學習餵奶的過程中,請爸爸和其他家人們給辛苦的媽媽多一點體貼鼓勵和支持!

乳頭疼痛在初次嘗試哺乳時是很常見的問題。剛開始親餵的一週內,可能因為乳頭組織的延展性不足,會有短期性的疼痛。有些媽媽在噴乳反射發生時,也會有持續幾秒鐘的刺痛感,這兩種是屬於正常的乳頭疼痛。但如果是以下的幾種情況:哺乳超過一週仍會疼痛、強烈程度的疼痛整個餵奶過程都會疼痛、乳頭產生傷口等,都屬於不正常的疼痛,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含乳不正確

2018年9月4日 星期二

新手媽媽必修 — 了解身體的泌乳機轉


各位懷孕中的媽媽們請進!這篇文章是介紹身體泌乳的機轉,可以幫助您掌握孕期及產後的乳房變化,了解影響泌乳的關鍵時刻與祕訣,做好哺乳的準備。

[ 乳房及乳腺的構造 ]

女性的乳房,大部份是脂肪,脂肪量決定了懷孕前乳房的大小。負責泌乳的組織,包含乳腺和乳管,只佔了少部份,這也是為什麼懷孕前的乳房大小,和產後的泌乳量無關的原因。也就是說:大胸的女性不一定奶水充沛,許多小胸的女性也有豐富的奶水

「要怎麼知道自己產後奶水是否會充足呢?

2018年9月3日 星期一

寶寶大哭不睡覺,爸爸媽媽快累倒 -新生兒的睡眠與腸絞痛

有個笑話是這麼說的:「最令新手爸媽害怕的時刻,不是生產,而是要帶寶寶出院回家的那一刻。」

對新手爸媽來說,新生兒簡直是軟趴趴的外星人,無法溝通,只會用哭來表達。新生兒的睡眠問題,更是折磨新手爸媽的天堂路!我自己在還沒生第一胎之前,也曾好傻好天真地以為嬰兒都像電視劇裡演的一樣,時間到就乖乖吃、乖乖睡,生了小孩以後才發現,根本都是騙人的!

新生兒正常的睡眠型態,就是「斷斷續續睡睡醒醒」,極少可以一覺到天亮。電視劇裡的「天使寶寶」的確存在,但是中獎率奇低無比,若您家有天使寶寶真的非常幸運!大多數3個月內的寶寶會在3小時,甚至更短時間內醒來,雖然平均一天可以睡上20小時,但是短時間內睡睡醒醒,實在讓照顧者很難好好休息。

我也曾無語問蒼天、含淚到天明,究竟為什麼新生兒要這樣累垮爸媽呢?


2018年9月2日 星期日

奶量不夠?奶量太多?追奶 / 減奶 / 調整奶量 / 供需平衡?

追奶、退奶 (減奶)奶量多少供需平衡這些關鍵字,應該榮登母乳知識搜尋keywords的第一名,是每個母乳媽媽都很關心很在意的事。

在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個月,奶水主要受到荷爾蒙的調控,這階段泌乳的量主要受體質影響。寶寶滿月後,泌乳量就逐漸變成由「乳房移出奶水的量」來調控。移除奶水的效率最好的方法是由寶寶吸吮 (=親餵),由寶寶自己決定要吃多少奶水,身體就配合分泌多少奶水,一個月後逐漸達到供需平衡,是哺乳媽媽的理想狀態。

若是無法親餵的情況,可以用手擠或使用吸乳器移出奶水。每天移除奶水的量多或量少,會影響泌乳的總量。簡單來說,就是「奶愈擠會愈多,奶不擠會變少」。


2018年9月1日 星期六

我的寶寶可以喝其他媽媽的母奶嗎?-捐乳與母乳庫

-我的母乳量不夠,可以喝其他媽媽的母奶嗎?

偶然看到某位小兒科醫師有意推廣母乳庫的捐乳經消毒後,以「有價購得」的方式,來取代使用配方奶的文章,在地方媽媽Line社團中,也偶爾會有人索取他人母乳給自己寶寶喝的情況。在採取這些行動之前,可能要考慮以下的問題:

1)母乳庫的優先使用對象為「早產兒和病嬰」,因為母乳庫的管理成本很高,包括檢驗、消毒殺菌、低溫專車運送...等成本,處理1cc捐乳要5元的經費,等於寶寶喝100cc的捐乳就要花費500元,一天就要花費3000~5000元!只為了確保捐乳品質安全無虞,因此母乳庫的母乳是「處方」,是為了醫療需求,而非「一般食物」。(母乳庫的詳細介紹可參考衛福部網站。)

2)我們鼓勵母乳哺育最安全、衛生的方法,是「自己的嬰兒自己哺」,避免感染體液傳染疾病(如B肝、C肝、HIV病毒、梅毒)的機會,許多疾病存在空窗期,捐血中心的血品也並非100%沒有風險,醫療上也只有在「絕對必要治療」時才會為病人輸注他人所捐的血品。另外,也曾經有研究調查顯示,某些有價購得的母乳,經過檢驗發現有被稀釋、混入其他乳品或液體。當一個善意的舉動變成商業化後,很難確保不會有特定人士故意從中牟利,反而傷害到需要的人。因此無論是血液或是母乳,我們的國家都只允許用捐的,就是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。

哺乳媽媽很多東西不能吃?— 哺乳期的飲食、飲酒與用藥

華人民族有 「民以食為天 、 「食補」的觀念,吃什麼東西 、 有什麼效果,經常很受到重視,因此很 常聽到媽媽們問: 「 哺乳期很多東西要忌口嗎?可以吃辣嗎?可以吃巧克力嗎?可以喝茶或咖啡嗎?可以吃藥嗎?可以喝酒嗎? … 」 等諸多問題,在網路資訊爆炸的年代,很多轉傳分享的農場文經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