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開始前,先介紹正常的「脹奶」:乳房在經過一段時間沒有哺乳或集乳,慢慢變得充盈、均勻變硬的狀態,不會有明顯痛感。在下次哺乳或集乳時,乳汁能順暢移出,整個乳房會均勻變得鬆軟、沒有硬塊,這是健康正常泌乳狀態的乳房。
「石頭奶」和「塞奶」則是因為乳管阻塞、乳汁移出不順暢,造成乳房組織產生硬塊、脹痛等症狀,乳頭的「小白點」也是乳管阻塞時的症狀之一,需要用正確的方法加以改善解決。這些問題經常讓母乳媽媽感到困擾和不適,嚴重時甚至會導致乳腺炎,希望每個母乳媽媽都能學會如何處理喔!
「石頭奶」和「塞奶」則是因為乳管阻塞、乳汁移出不順暢,造成乳房組織產生硬塊、脹痛等症狀,乳頭的「小白點」也是乳管阻塞時的症狀之一,需要用正確的方法加以改善解決。這些問題經常讓母乳媽媽感到困擾和不適,嚴重時甚至會導致乳腺炎,希望每個母乳媽媽都能學會如何處理喔!
[ 石頭奶的成因:乳房腫脹和乳暈水腫 ]
俗稱的「石頭奶」,學理上稱做乳房腫脹 (engorgement),通常發生在產後第3~5天,此時體內泌乳激素大量增加,刺激乳腺組織,為了供給乳汁合成所需的養份和水份,乳房的血液及淋巴循環增加,使得乳房發紅、脹痛、水腫、皮膚緊繃發亮、乳頭及乳暈水腫。因為乳暈和乳頭組織水腫壓迫乳管,無論是寶寶吸吮或用手擠,乳汁都無法順利由乳房中移出。
乳房腫脹 (石頭奶) 可能的原因有:
預防總是勝於治療,石頭奶還是不要發生比較好。要預防產後發生石頭奶,關鍵是:「盡早餵、正確餵、多多餵」,產後盡快開始哺餵寶寶,以正確的含乳及抱嬰姿勢哺乳,並順應寶寶的需求哺乳 (不定時定量,寶寶想吃就餵)。
乳房腫脹 (石頭奶) 可能的原因有:
1) 奶水很多的體質。
2) 寶寶含乳不佳,無法有效移出乳汁。
3) 延遲開始哺餵母乳、不常移出奶水、或限制餵奶的時間。預防總是勝於治療,石頭奶還是不要發生比較好。要預防產後發生石頭奶,關鍵是:「盡早餵、正確餵、多多餵」,產後盡快開始哺餵寶寶,以正確的含乳及抱嬰姿勢哺乳,並順應寶寶的需求哺乳 (不定時定量,寶寶想吃就餵)。
[ 石頭奶的處理 ]
若是真的不幸遇上了石頭奶,就得用正確的方法處理,大力揉捏擠壓乳房不僅會造成強烈疼痛,更有可能導致乳房組織受傷,讓乳房腫脹的狀況更嚴重。
要處理乳房腫脹和乳暈水腫,最重要的關鍵在於「軟化乳暈」。乳暈水腫改善了,乳管才能有效疏通,上游淤積的乳汁才能有效移出。做法如下:
要處理乳房腫脹和乳暈水腫,最重要的關鍵在於「軟化乳暈」。乳暈水腫改善了,乳管才能有效疏通,上游淤積的乳汁才能有效移出。做法如下:
1) 利用雙手手指,以乳頭為中心,在乳暈處往胸壁方向輕柔下壓,稱為「反向施壓」。在哺乳或擠乳前做反向施壓,可以減輕乳暈水腫,幫助嬰兒含乳和乳汁順利移出。手勢有許多種,可參考下圖 (by Dr. Kyle Cotterman):
自己壓,雙手手勢
自己壓,單手手勢
他人壓手勢
2) 反向施壓乳暈後,以親餵或正確的手擠奶方法將乳暈周邊的乳汁擠出,軟化乳暈、疏通乳管。
3) 哺乳或集乳後可以「冷冰敷」乳房10~15分鐘,避開乳頭和乳暈,能舒緩乳房腫脹疼痛情形,並減緩乳汁分泌速度。冷冰敷可以用乾淨的濕毛巾放入冰箱冷藏,或用冰敷墊冷藏後敷於乳房,注意溫度不要凍傷。
4) 也可以敷高麗菜葉,經科學研究證實有舒緩乳房腫脹的效果!將高麗菜葉洗淨擦乾後,取形狀大小合適的葉片包覆乳房,常溫或冷藏的菜葉皆可,敷到媽媽覺得舒適為止。
[ 塞奶的成因 ]
塞奶指的是「某條乳管發生阻塞」,乳汁無法順利移出,引起乳房發生局部「乳汁淤積」,可摸到有壓痛感的硬塊。甚至會在乳頭出現水泡,俗稱「小白點」。乳管阻塞和乳汁淤積若沒有及時、妥善處理,可能會發展為乳腺炎,甚至乳房膿瘍。
塞奶的可能原因有:
塞奶的可能原因有:
1) 泌乳過多或移出乳汁的次數太少。
2) 寶寶含乳不佳,無法有效移出乳汁。
3) 乳房外部的壓迫:內衣或衣服太緊、背巾壓迫、餵奶時手指造成的壓力。
4) 噴乳反射受到抑制:媽媽太累、壓力太大、睡眠不足、情緒不佳等因素,會造成身體的噴乳反射被抑制,乳汁流出不順暢。
[ 塞奶的處理 ]
塞奶的處理,最重要的關鍵在於「改善乳汁引流」和「增加噴乳反射」。下游的乳管阻塞了,上游的乳腺組織就會產生塞奶硬塊。因此要先將下游乳暈週邊疏通,上游硬塊淤積的乳汁才出得來。處理方法及步驟如下:
1) 放鬆身心,在餵奶或擠奶前刺激噴乳反射 (方法參見「新手媽媽必修 — 手擠奶的正確方法」)。
2) 哺乳或集乳至乳房鬆軟,先移出乳房中大部份的乳汁,此時是處理塞奶硬塊效果最好的時機。
3) 用正確的手擠奶方法,在硬塊下游距離乳暈1公分位置對向按壓,將乳暈周圍擠通、擠軟,淤積的乳汁才能有效疏通。
4) 硬塊千萬不要大力揉推,可以用手指輕輕放在硬塊的位置震動或畫圓按摩,幫助硬塊消散,也可以使用疏乳棒或電動按摩器幫助震動按摩,正確的力道不應引起痛感。
5) 局部熱敷硬塊處,對改善乳汁的流動也有效果。
6) 待幾分鐘後,硬塊處的乳汁會流動到乳暈周圍,再搭配正確的手擠奶方法,將乳汁移出。重覆幾次後,塞奶硬塊會逐漸消散。注意:不是用手指由硬塊往乳頭方向推揉,效果不佳且會讓皮膚受傷!
7) 移出部分淤積乳汁後,可以局部冷冰敷硬塊處,幫助減輕疼痛和避免過度泌乳。
1) 放鬆身心,在餵奶或擠奶前刺激噴乳反射 (方法參見「新手媽媽必修 — 手擠奶的正確方法」)。
2) 哺乳或集乳至乳房鬆軟,先移出乳房中大部份的乳汁,此時是處理塞奶硬塊效果最好的時機。
3) 用正確的手擠奶方法,在硬塊下游距離乳暈1公分位置對向按壓,將乳暈周圍擠通、擠軟,淤積的乳汁才能有效疏通。
4) 硬塊千萬不要大力揉推,可以用手指輕輕放在硬塊的位置震動或畫圓按摩,幫助硬塊消散,也可以使用疏乳棒或電動按摩器幫助震動按摩,正確的力道不應引起痛感。
5) 局部熱敷硬塊處,對改善乳汁的流動也有效果。
6) 待幾分鐘後,硬塊處的乳汁會流動到乳暈周圍,再搭配正確的手擠奶方法,將乳汁移出。重覆幾次後,塞奶硬塊會逐漸消散。注意:不是用手指由硬塊往乳頭方向推揉,效果不佳且會讓皮膚受傷!
7) 移出部分淤積乳汁後,可以局部冷冰敷硬塊處,幫助減輕疼痛和避免過度泌乳。
淺藍色區域要先擠通,振動按摩硬塊邊緣黃色位置 |
- 多喝水。
- 避免吃含油脂太高的食物或濃稠的奶製品,如炸物、肥肉、焗烤等。每個人會引發塞奶的食物不盡相同,如果您吃了某種食物後塞奶,以後就盡量避免。
- 不要穿太緊或有鋼圈的哺乳內衣,選擇彈性好、無鋼圈的哺乳內衣為佳。
- 哺乳時盡量穿著能「露出整個乳房」的衣物,避免衣服對乳房造成壓迫。遮蓋度佳(只能露出乳頭)的哺乳衣宜等到乳管較通暢、不塞奶後再穿。
- 避免乳房受到背巾或包包背帶的壓迫,哺乳時也要注意不要讓手指壓迫到乳房。
- 補充卵磷脂(Lethicin):能改變乳汁中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,讓乳汁較不濃稠,研究上也有預防及改善乳腺阻塞的效果,有效劑量一天要吃到3000~4000毫克。卵磷脂的效果因人而異,不一定每個人都有效。
[ 產後石頭奶+大塞奶的救急心經 ]
產後若發生石頭奶 + 大塞奶時,不要慌張,把握以下重點,只要有進步就會變好!
- 產後3~5天發生石頭奶,親餵或手擠前要先做反向施壓軟化乳暈,乳汁才容易流出。
- 親餵消硬塊的效果最好,手擠其次。乳管沒通之前要用手擠,用集乳器擠不出來。
- 乳管不通,要找出正確的按點,多試幾次、按對位置很快就會通。
- 塞奶要在哺乳後勤快手擠,反覆幾次乳管通了就比較不會再塞。
- 手擠前輕輕振動按摩硬塊幫助乳汁流動,硬塊會從邊緣開始散,要優先按摩邊緣處。
- 一側乳房奶擠不太出來後,就換另一邊,兩邊輪流擠,乳汁流到下游需要一點時間。
- 如果脹奶速度很快,哺乳和手擠完要冰敷,減緩乳汁分泌速度,並舒緩脹痛感,沒有冰敷容易愈擠奶愈多。
- 塞奶手擠流程:振動硬塊 → 數分鐘後手擠 (等待時可換擠另一邊) → 擠到沒乳汁後再次振動硬塊 → 換另一邊 擠到沒乳汁 → 多反覆幾次、擠完以後冰敷。
- 硬塊沒辦法一次消光,每次有進步就好,不要心急,累了就去休息。無法消除又會痛的硬塊就先冰敷,敷到舒服為止。
- 產後頭兩週會比較辛苦,慢慢把乳管擠通以後就會漸入佳境囉!
[ 乳頭小白點的處理 ]
若乳頭出現伴有針刺痛感的小白點,表示後端的乳管發生阻塞。可以在餵奶前先用溫的生理食鹽水(濃度0.9%)或溫開水浸泡或濕敷5~10分鐘後,以橄欖油或其他食用油輕輕按摩搓揉乳頭,再親餵寶寶或擠出乳汁。反覆多做幾次,乳管成功疏通後,常會先排出一條長長的、像奶酪般的乳汁,之後才流出正常的乳汁。
不建議在家用針頭DIY刺破,有可能引發感染或組織受傷。如果上述方法無法有效解決時,建議就醫,由醫護人員使用無菌針頭挑破水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