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是否有聽過「六個月以後的母奶就沒營養、要換配方奶」這個說法呢?這是坊間婆媽姑嫂很常有的迷思,您是否也感到困惑呢?今天這篇就要替大家破解迷思,先直接告訴您:這是錯誤觀念!至於為什麼很多人會有這個誤解?正確觀念又是什麼?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~
地球上的哺乳動物大約有5000多種,從海裡游的鯨魚海豚海豹海獅海象海狗,天上飛的蝙蝠,地上爬的貓狗牛馬羊豬大象老鼠老虎,到兩隻腳行走的靈長動物人類,就有5000多種不同的奶。哪一種動物的奶最適合人類的嬰兒?我想大家的答案都是一致而正確的:當然是人奶! (以下稱母奶)
--
[ 母奶的營養 ]
大自然很奧妙,每種哺乳類各自發展出最利於下一代生長、生存、發育的乳汁成份,具有「物種專一性」。給剛出生的小貓喝牛的奶,嚴重可能會導致小貓死亡,人類也一樣。母奶是為初生嬰兒量身打造的完美食物,具有高達7%的乳糖,提供腦部發育最關鍵的營養;母奶所含的脂肪及蛋白質種類、各種維生素與礦物質,都恰到好處地符合寶寶的生長需求。母奶中還具有生長因子、酵素和益生菌,能幫助腸道消化功能健康地發育。母奶更提供對抗各種病原體的免疫球蛋白、免疫細胞、細胞激素和抗發炎激素,讓寶寶保持健康、不容易生病。最特別的一點是:母乳是「活」的、會「動」的!母奶中含有活的免疫細胞,能直接對抗入侵寶寶身體的病原體,避免寶寶生病。有人把母乳放在顯微鏡底下,看到如此令人驚奇的畫面:
母乳還有另外一種「活動」,即母乳的成份是動態的,會隨著寶寶的成長,自動調整成份和比例,以滿足寶寶當下生長發育的需求。早產兒的媽媽、足月新生兒的媽媽、6個月嬰兒的媽媽,這三者的母乳成份都是不同的。誰的奶最好呢?當然是「寶寶自己的媽媽」囉!
母奶具有如此豐富的組成和神奇的活動性,簡直就是屬於寶寶的浩瀚小宇宙!這也是我這麼愛母奶的原因喔!^-^
[ 配方奶是什麼 ]
一歲前的嬰兒,由於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全,除了母奶外不能喝一般的動物奶。如果不喝母奶,就只能喝配方奶。配方奶並非「天然的奶」,而是以牛奶、羊奶、豆類、植物油等做為基底進行加工,再加入各種人工添加物,「盡量仿照」人類成熟乳的營養成份及比例做調整和修正,是一種「母乳代用品」。但配方奶所含的蛋白質和脂肪分子結構無法完全與母奶相同,並且有許多對人體影響並不明確的合成添加物。母奶中最珍貴的非營養成份和活性成份,更是配方奶無法取代的。配方奶廣告中強調各種看起來很厲害的營養成份 (如AA、DHA、核苷酸…等),其實就是母奶的成份之一而已,所以「配方奶並沒有比母奶更營養」。另外,配方奶製造過程中的消毒衛生安全也可能發生問題,近年來也發生過不少次配方奶在製造過程中因細菌汙染,導致許多嬰兒生病的案例。在決定餵初生嬰兒吃配方奶之前,這些問題都值得納入考慮。
[ 母奶要餵多久? ]
這個問題「沒有標準答案」,母奶餵得愈久,對寶寶的幫助就愈久。理想上,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純母乳哺育至寶寶6個月,6個月後添加適當的副食品並持續哺乳至寶寶2歲或更大。「更大」的意思是:想餵多久,就餵多久,可以餵到自然離乳。實務上,母奶要餵多久,每對母嬰的個別情況都不同,哺乳是生活的一部份,考量到的問題很多很多。沒有人能幫您做決定,您可以在參考下文的資訊後,考量自身和寶寶的情況,自己做決定就好。
台灣兒科醫學會則建議純哺育母乳至4到6個月大,於4到6個月時開始添加副食品,並持續哺育母乳至1歲,但不建議純母乳哺育超過6個月。1歲後可依據母親與嬰兒的意願與需要持續哺餵母乳,沒有年齡之限制。為什麼建議「4到6個月」開始添加副食品呢?我們分成以下幾個階段來討論:
[ 0~4個月的營養需求 ]
寶寶滿4個月之前,母奶可以「完全滿足」寶寶所需的營養,寶寶只需要喝奶,連水都不必喝,母乳中的水份含量就是給寶寶的完美比例。這時期的寶寶胃容量小、腎功能尚未健全,喝水反而會讓寶寶喝奶的量減少,並且影響體內礦物質濃度的平衡。
嬰兒自出生後,應注意維生素D的補充。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,人體內的主要來源是皮膚經陽光中的紫外線曝曬後自然合成。其主要功能是幫助鈣質吸收、強化骨質,若維生素D缺乏可能會導致生長發育遲緩、軟骨病(佝僂病)或骨折等問題。
若母親體內的維生素D含量充足,乳汁中就具有足夠的維生素D,可滿足寶寶的生長發育需求。但隨著生活型態、防曬習慣逐漸改變,近年研究發現,超過66%的國人體內維生素D含量不足,只有2%的人達到充足,進而導致接受母乳哺育的嬰兒無法攝取到足夠的維生素D。因此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:純母乳哺育或部分母乳哺育的寶寶,從新生兒開始每天給予400 IU口服維生素D。使用配方奶的兒童,如果每日進食少於1000毫升加強維生素D的配方奶或奶粉,需要每天給予400 IU口服維生素D。
[ 4~6個月的營養需求 ]
4~6個月後,母乳所含的營養漸漸「無法完全滿足」寶寶生長發育的需求,需要開始添加「副食品」。之所以名叫「副食品」,是因為「寶寶1歲以前奶都是主食」,其他食物種類都是「副」食品,所以母奶對1歲前的寶寶還是最重要的喔!
這個時期的寶寶生長速度開始減緩,可能會有喝奶量下降、進入厭奶期的情況;加上這階段的寶寶的好奇心旺盛,容易在吃奶時被電視、家人走動或說話聲吸引干擾,如果寶寶有吃奶不專心的問題,可以在哺乳時盡量待在在安靜、昏暗、不受打擾的環境。
寶寶在這個階段開始會對「吃」產生興趣,如果發現寶寶會盯著大人吃東西、抓東西塞到嘴裡,就是給副食品的好時機了。建議先給予沒有顆粒的副食品,如米糊和食物泥,讓寶寶練習進食和吞嚥。副食品需特別注意以下幾種營養成份的補充:
1) 鐵:母乳中的鐵質在4~6個月後漸漸無法滿足寶寶的生長需求,若鐵質不足可能造成嬰兒缺鐵性貧血,影響生長發育。因此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可在4~6個月時開始添加含鐵的副食品,接受純母乳哺育的嬰兒4個月後在尚未使用副食品之前,應開始每天補充口服鐵劑 1 mg/kg/day。常見含鐵的食物有:蛤蠣、紅肉、豬肝、紫菜、甜碗豆、紅豆、堅果、黃豆等。
2) 鋅:是一種微量元素,若缺乏會導致免疫力低下、食慾差、生長及智力發展遲緩等問題。母乳中的鋅含量可以滿足寶寶的生長發育需求,但如果寶寶開始吃副食品,母乳攝取量下降時,鋅的攝取可能就會不足。因此也需要補充含鋅的食物,如:牡蠣、紅肉、內臟、全榖類、堅果等。
3) 維生素D:除了口服維生素D外,也可以補充含維生素D的食物,如:魚類、黑木耳、乾香菇等,每日最少應攝取400 IU的維生素D。
[ 6個月~1歲的營養需求 ]
6個月後,寶寶對副食品的營養需求更高了,「必須一定要加副食品」,不能只喝母奶或配方奶。所以,不是「六個月以後的母奶就沒營養」,而是「六個月後母奶無法完全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」;不是「要改配方奶」,而是「要加副食品」。這樣是否有為您解惑了呢?也記得轉告家中長輩正確的觀念喔!
這階段的副食品可逐漸由食物泥變化到軟質有顆粒的食物,如稀飯、軟飯、饅頭、麵包、手指食物等,讓寶寶多方嘗試,享受吃東西的樂趣。網路上經常有人討論究竟吃泥好?還是吃粥好? 我的建議是:無論泥派、粥派,只要寶寶愛吃、營養均衡充足,就是好派!
食材選擇上,要注意1歲前的寶寶不能吃蜂蜜,蜂蜜中可能存有肉毒桿菌孢子,1歲以下的寶寶胃酸分泌不足,無法破壞蜂蜜中的肉毒桿菌毒素,嚴重時可能導致死亡!另外因為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健全,1歲前也不能喝鮮奶,如果要製作需加入奶類的副食品 (例如布丁),可以使用母奶或配方奶。
[ 1歲後的營養需求 ]
前面提過1歲前寶寶的主食是奶,1歲後寶寶則和大人一樣,需要「六大類食物均衡飲食」,奶類 (乳品) 只是六大類食物其中之一。我鼓勵媽媽繼續哺乳,1歲後的母乳依然對寶寶很重要,不僅提供寶寶奶類的營養來源,母奶中免疫因子溶菌酶的含量甚至比1歲前更高,母奶餵得愈久,對寶寶的幫助就愈久!
1歲後的寶寶當媽媽不在身邊或離乳之後,奶類的攝取可以喝全脂鮮奶或100%純全脂奶粉,不一定要喝配方奶,3號配方奶其實是非必要的。全脂鮮奶或奶粉在購買時要注意:確定看清楚成份是不含其他添加物的「100%全脂鮮奶(奶粉)」,有添加物的乳品或奶粉並不適合給寶寶喝。市面上有幾個品牌的100%全脂奶粉,如OAK、紅牛、紅Red's、安佳、克寧…等。純全脂奶粉的售價比3號配方奶粉低許多,製程單純、無人工添加物疑慮。鮮奶和100%全脂奶粉另一優點是味道比配方奶好,全家都可以一起喝。(我個人不敢喝配方奶,無法接受那個味道...^^a)
寶寶1歲後的營養的重點是「六大類均衡飲食」,可以跟大人一起上桌吃家中的飯菜,注意調味不要太重鹹油膩就好。每個寶寶對各種食物的喜好和食量不同,建議可以盡量變換食物的種類和口味,引起寶寶對食物的興趣,均衡攝取各類營養。記得正餐前1~2小時內盡量不要喝奶或吃點心,以免影響進食的食慾。